體育建筑的發(fā)展歷史
體育建筑起源于古希臘,那里有建筑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奧林匹亞城體育建筑群。從公元前776年開始,每4年在此舉行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體育場呈狹長形,觀眾席砌筑在場區(qū)山坡上。體育館(也稱體操館)是供運動員進行室內操練的場所。古羅馬的體育場為圓形或橢圓形,觀眾臺采用骨架結構。
現已發(fā)掘出的羅馬大型競技場遺址有75處之多,其中較為完整的是羅馬大角斗場,建筑平面為橢圓形,可容納5萬觀眾。
歐洲中世紀體育運動衰落,直至19世紀初,隨著體育運動的復興,體育建筑在工業(yè)時代才獲得新生,隨著工程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尤其是第二次**大戰(zhàn)后(1950一2000年)的50年,體育建筑取得了巨大的發(fā)展。
一、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的體育建筑
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現代體育*早起源于古希臘。2700多年以前,也許更早,人們就在愛琴海岸邊奧林匹亞山谷中進行競技,舉行運動會。古代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以宙斯神殿為中心的奧林匹亞舉辦的一種祭神儀式。有具體時間記載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公元前776年。根據考古挖掘和文獻記載,奧運會*早的比賽項目是短跑,賽程約為192米,后來陸續(xù)增加了往返跑、武裝跑、摔跤、拳擊、賽馬等正式運動項目和大量的非正式項目。隨著奧運會的興起,新的賽馬場、運動場、角斗場和各種神殿都陸續(xù)建立起來,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形成了現在考古發(fā)掘的規(guī)模。通過在奧林匹亞發(fā)掘出的體育場可以看到體育場*初的樣子:賽道上有大理石制成的起跑石;體育場的座位是利用克羅諾斯山的北坡,用土筑成一級級的土臺階,體育場的南面是人工的、昂貴的座位;場地末端是方形的,不像羅馬時期或現代的體育場是曲線形的。通過古代希臘的體育活動與體育設施,有以下的幾點認識:
*一,古希臘已經形成系統(tǒng)的身體訓練觀念,這標志著體育本身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實踐活動。當時,古希臘人為**提供了實踐體育所必需的社會組織形式:從單一項目的競賽,到大型綜合性的泛希臘運動會,都對古代與現代體育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二,古希臘產生了一般意義上的體育建筑。希臘體育建筑形態(tài)一單純、純凈,多采用方形構圖,圍合性的空間模式初步呈現。體育場建筑形制已經初步形成,并表現出定型化的趨勢。
第三,在古希臘,技術并沒有成為體育建筑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結構形態(tài)上采用磚石砌筑的結構體系,技術的難點只是在于興建如此龐大建筑群的組織與協調能力,沒有考慮體育場的擋雨問題。
第四,占代希臘的體育建筑群,大多呈現非對稱布置,并沒有刻意追求宏大場面的安排。運動場多是依山而建,利用山體作為天然的看臺,并結合神廟建筑,創(chuàng)造了多角度的良好視點。古希臘體育建筑形態(tài)是一種謙和的、人性的、自然的形態(tài)。建筑與人是統(tǒng)一和諧的,這都是古希臘民主政體的體現。
總之,古希臘的體育建筑在技術方面并不突出,但它與自然環(huán)境的**結合,以及對體育精神的鮮明表達,使希臘始終成為人們心中的體育圣地。
古代羅馬的體育建筑在形制上、規(guī)模上、結構上都達到了古代**的*高峰。古羅馬在共和制晚期和帝國時期,國內斗爭日益尖銳,導致體育娛樂活動成為緩解階級矛盾的工具之一,這推動了體育和娛樂活動的發(fā)展。羅馬人把他們的時間大壁宣泄在公共浴場、劇院、競技場等娛樂場所。這種糜爛的生活方式隨著羅馬軍隊的戰(zhàn)功,傳播到幾乎所有的羅馬城市,人們興建了無數的競技場,’用來觀賞殘酷的角斗表演。羅馬的城市修到哪里,大競技場就修到哪里,在當時,大競技場就是羅馬的國力與精神的象征。
古羅馬的競技場不是完全承傳古希臘運動場的形制,它脫胎于劇場建筑,并*終形成完全圍合的建筑形態(tài),完整意義上的體育建筑得以*終在古羅馬人手中誕生。這些競技場多為橢圓形平面,也有圓形的,中央一塊平地作為表演隧,周圍看臺逐排升起,觀眾區(qū)的視線良好,有便于疏散的出口,場地內有地下通道,甚至在體育場的頂上有索膜結構的遮陽篷為觀眾遮擋陽光,有噴泉為人們納涼。已知*早的競技場在龐培城,建于公元前80年。早期的競技場有的還使用木材,但是很快就被石材取代。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qū)蘋果園地鐵中鐵創(chuàng)業(yè)大廈A座601室
電話/微信:13716001635
郵件:1280446040@qq.com